瑶池的古诗拼音版 瑶池古诗带拼音版

wygs.com.cnz 13 0

一、古诗瑶池带拼音及解释

古诗瑶池带拼音及解释如下:

瑶yáo池chí

(唐táng)李lǐ商shāng隐yǐn

瑶yáo池chí阿ā母mǔ绮qǐ窗chuāng开kāi,

黄huáng竹zhú歌gē声shēng动dòng地dì哀āi。

八bā骏jùn日rì行xíng三sān万wàn里lǐ,

穆mù王wáng何hé事shì不bù重chóng来lái。

解释

瑶池上西王母的雕花窗户向东敞开,只听见《黄竹歌》声震动大地人心悲哀。周穆王有八匹能日行三万里的骏马,为了何事违约不再来?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后随祖辈移居荥阳(今河南省郑州市)晚唐时期诗人。

李商隐是晚唐出色的诗人之一,其诗构思缜密,多用含蓄象征的手法,精工富丽的辞采,婉转和谐的韵调,曲折细微地去表现深厚的情感。李商隐胸怀“欲回天地”,力促唐王朝中兴的志向,但身处晚唐已无实现抱负的可能。

其骈体章奏与哀诔之文因形式瑰丽、情文并茂而在当时极负盛名,曾自编为《樊南甲集》等,李商隐还是晚唐杰出诗人,其诗各体俱有佳作,尤以五七言律绝成就为高,七言律诗的造诣更是上追杜甫而独步晚唐。

主要作品有《瑶池》等。李商隐诗歌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占廿二首,数量位列第四。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奚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失传。有《李义山诗集》。

二、瑶池的古诗带拼音

瑶池的古诗带拼音介绍如下:

瑶yáo池chí

(唐táng)李lǐ商shāng隐yǐn

瑶yáo池chí阿ā母mǔ绮qǐ窗chuāng开kāi,

黄huáng竹zhú歌gē声shēng动dòng地dì哀āi。

八bā骏jùn日rì行xíng三sān万wàn里lǐ,

穆mù王wáng何hé事shì不bù重chóng来lái。

解释

瑶池上西王母的雕花窗户向东敞开,只听见《黄竹歌》声震动大地人心悲哀。周穆王有八匹能日行三万里的骏马,为了何事违约不再来?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后随祖辈移居荥阳(今河南省郑州市)晚唐时期诗人。

李商隐是晚唐出色的诗人之一,其诗构思缜密,多用含蓄象征的手法,精工富丽的辞采,婉转和谐的韵调,曲折细微地去表现深厚的情感。李商隐胸怀“欲回天地”,力促唐王朝中兴的志向,但身处晚唐已无实现抱负的可能。

其骈体章奏与哀诔之文因形式瑰丽、情文并茂而在当时极负盛名,曾自编为《樊南甲集》等,李商隐还是晚唐杰出诗人,其诗各体俱有佳作,尤以五七言律绝成就为高,七言律诗的造诣更是上追杜甫而独步晚唐。

主要作品有《瑶池》等。李商隐诗歌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占廿二首,数量位列第四。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奚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失传。有《李义山诗集》。

三、瑶池古诗带拼音版

瑶池古诗带拼音如下:

全文拼音:yáo chíā mǔ qǐ chuāng kāi,huáng zhú gē shēng dòng dìāi。

bā jun4 rì háng sān wàn lǐ,mù wáng hé shì bú zhòng lái。

原文: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翻译:西王母在瑶池上把绮窗打开,只听得黄竹歌声音动地悲哀。

八骏神马的车子日行三万里,周穆王为了何事违约不再来。

赏析

晚唐迷信神仙之风极盛,高统治者尤,好几个皇帝因服丹*妄求长生而丧命。这首诗是借周穆王西游遇仙人西王母的神话,加以生发,讥刺皇帝求仙的虚妄。全诗虚构了西王母盼不到周穆王重来,暗示穆王已故的故事情节,显示了求仙妄想与死亡不可避免的对立。

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位高权重的讽刺和告诫人们要务实,诗人不作正面议论,而却以西王母心中的疑问作诘。构思巧妙,用心良苦,讽刺辛竦,韵味无穷,是李商隐的一部代表作品,对后世有非常大的影响。

四、古诗词拼音版《念奴娇·洞庭春晚》原文译文赏析

《念奴娇·洞庭春晚》拼音版

(辛弃疾)

dòng tíng chūn wǎn, jiù chuán kǒng shì, rén jiān yóu wù。

洞庭春晚,旧传恐是,人间尤物。

shōu shí yáo chí qīng guó yàn, lái xiàng zhū lán yī bì。

收拾瑶池倾国艳,来向朱栏一壁。

tòu hù lóng xiāng, gé lián yīng yǔ, liào dé jī rú xuě。

透户龙香,隔帘莺语,料得肌如雪。

yuè yāo zhēn tài, shì shuí jiào bì rén jié。

月妖真态,是谁教避人杰。

jiǔ bà guī duì hán chuāng, xiāng liú zuó yè, yīng shì méi huā fā。

酒罢归对寒窗,相留昨夜,应是梅花发。

fù liǎo gāo táng yóu xiǎng xiàng, bù guǎn gū dēng míng miè。

赋了高唐犹想像,不管孤灯明灭。

bàn miàn nán qī, duō qíng yì gǎn, chóu diǎn xīng xīng fà。

半面难期,多情易感,愁点星星发。

rào liáng shēng zài, wèi yī wàng wèi sān yuè。

绕梁声在,为伊忘味三月。

【念奴娇·洞庭春晚翻译】

洞庭春喝得比较晚,洞庭湖的春天也来得晚,旧时相传大概就这样,但确实人间物之绝美者。收拾瑶池的时候,把她从瑶池移到朱栏这边来的,是倾国仙姝。可以透出室外散发阵阵的香味,使黄莺隔帘而语,姑射仙子,玉肌冰骨,洁白如雪,令人神移。月夜下的姿态,怎能不使狄仁杰避让?

酒宴归来,对着寒窗,仿佛记起昨夜乘醉赏花,梅花应该正在开放。犹如楚襄王梦见巫山神女而使宋玉赋高唐一样,久久不能忘怀,不管灯的明亮或者熄灭,如此美好晤面恐难以后再难遇见了,然而多情之人易于伤感,以致为愁而鬓发斑白。犹如听了韩娥的歌声,舜的音乐,萦绕脑际,经久不忘,甚至达到食而不知其味的痴迷境地。

【念奴娇·洞庭春晚赏析】

这首词是咏梅的,主要是用拟人手法描述所咏之物,也是在抒发对佳人的思慕之情。

词开头三句写其美,写其给人的总体印象。刘后村咏梅诗说:“世间尤物难调护,寒怕开迟暖怕飞”(《全芳备祖前集》卷一)作者说他所咏之物“旧传恐是,人间尤物”,使用“尤物”二字,一方面说明它是“物之绝美者”,另一面也暗示出所咏之物为梅。“收拾”二句写其来历。辛弃疾在《瑞鹤仙·赋梅》词中称梅有“瑶池旧约”,而在《念奴娇·题梅》词中又说:“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惜”,均说梅同瑶池有密切关系。此处与之同意,言其所咏之物是从瑶池移到朱栏这边来的,是倾国仙姝,进一步暗示他吟咏的是梅。

“透户”三句写其特点。一是如姑射仙子,玉肌冰骨;二是特香,可以透出室外,使黄莺隔帘而语,令人神移。结尾二句言其为花妖。一方面照应“瑶池倾国艳”五字,另一方面写其有迷人的魅力,进一步揭示其无与伦比的美色。

“酒罢”三句追忆昨夜所见。如果说“月妖”二句是写花避人,而过片三句则写人怜花,词的意脉似断而实续。言昨夜晚间,痛饮洞庭春,意欲一睹“月妖真态”,但他避而不见,及归对寒窗,仿佛记起昨夜乘醉赏花。“应是梅花发”,点明所咏之物为梅,使人豁然开朗,醒明了题旨。

“赋了”二句写昨夜赏梅给他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犹如楚襄王梦见巫山神女而使宋玉赋高唐一样,久久不能忘怀,而“不管孤灯明灭。”可见其感情何等专注,而他对梅花之美又是多么神往。

“半面”三句宕开一笔,言如此美好晤面恐难再逢,然而多情之人易于伤感,以致为愁而鬓发斑白。结尾二句写其印象之深刻,犹如听了韩娥的歌声,舜的音乐,萦绕脑际,经久不忘,甚至达到食而不知其味的痴迷境地。

这首词看似以人拟花,其实也很可能又以物拟人,借梅花写其意中人,故词中所咏之物与人若即若离而又不即不离,达到了物人合一的境界,艺术上达到了极高境地。

扩展阅读:辛弃疾(南宋将领、词人)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抗金归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平定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创制飞虎军以弹压湖湘。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终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宰臣韩侂胄接连起用辛弃疾知绍兴、镇江二府,并征他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辞免。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年六十八。宋恭帝时获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扩展阅读:辛弃疾轶事典故之义斩义端

金帝完颜亮迁都燕京之后,一些长期受奴役和压迫的**忍无可忍,扛起了反金大旗,其中声势浩大的一支队伍是山东境内揭竿起义的一支队伍,领头的耿京是一位农民出身的济南人。为了响应义军的反金义举,时年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乘机拉起了两千人的队伍投奔耿京。但耿京对这个前来投军的秀才并没有过多的青睐,只命他做了一名无足轻重的文官,掌管文书和帅印。在此年中发生的一件事,令耿京对辛弃疾从此刮目相看。

当初和辛弃疾一块儿来投奔义军的还有一位叫义端的和尚。义端本身就是个守不了清规戒律的花和尚,因为受不了在义军里当差的苦头,竟偷偷的盗走了经由辛弃疾保管的帅印,准备去金营里邀功。义端本身也是一小股义军的首领,是被辛弃疾说服一起投奔耿京帐下的,耿京盛怒之下,只得拿辛弃疾问罪。辛弃疾理屈词穷,自知交友不慎,羞愧难当,当场向耿京立下了军令状,追回帅印。

当晚,辛弃疾带了一小队人马埋伏在了去往金营必经的路上,果然,天快亮了的时候,义端真的骑马来到,辛弃疾不由分说,一刀将义端砍下马来。义端见是辛弃疾,吓得魂飞魄散,当即跪地求饶说:“我知道您的真身是一头青兕,您力大能拔山,将来定有大造化。您饶了我的小命吧!”面对这样贪生怕死的变节份子,嫉恶如仇的辛弃疾哪里肯听,不由分说,手起刀落,义端身首异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