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会昌诗 会昌及沁园春雪的诗及诗的背景

wygs.com.cnz 16 0

一、毛泽东的《清平乐-会昌》全诗

近代毛泽东《清平乐·会昌》原文: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原文:

东方就将初露曙色,但请不要说你来得早。我遍踏青山仍正当年华,这儿的风景好。会昌县城外面的山峰,一气直接连去东海。战士们眺望指点广东,那边更为青葱。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34年7月,毛泽东在会昌登山后所作。这一时期毛泽东在党内军内已无发言权,但他并不气馁,调整心态,坚持自己的观点。在他自己说的没有发言权的1931年到1934年的那些日子里,他埋头于做调查研究、读书、向**提建议,而不是“赋闲”。

“踏遍青山人未老”就是他的这种精神的艺术写照。作者自己曾说:“1934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会昌》词的基调是昂扬的,语言是雄奇的,反映了毛泽东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但是字里行间也隐约表露了词人的忧虑和愤懑。

诗词赏析

全诗一开始就是破晓时分,诗人随众登临会昌山,随即第二句就发出感慨,虽然来得这么早,但或许更有早行人,以示警策自己也提醒他人,其中暗含着应加倍努力,不能有丝毫懈怠的意思。

第三句再发慷慨,诗人仿佛又回到了他的长沙岁月、井冈山岁月,那时在湘江畔、橘子洲、岳麓山,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彻夜长谈理想,登山游泳,他仿佛又看到了过去锻炼的英姿。后来,他投入中国革命的洪流,意气风发,指点江山,他是如此爱山,与山有缘,此时他的心是欢畅的。

第四句“风景这边独好”,又一展诗人一贯雄迈之心,走过这么多的高山峻岭,这儿的风景独好,语气急转笃定,自信心怦然跳出,这全在一个“独”字上面,它与年轻时的心境连成了一片,过去与今天交相浑融,得其所哉。

下半阕,表面上是在高山之巅遥望风景,其实早通过风景展望未来。诗人在此信心更倍增,还要让心灵直抵东海,南下广州,胸怀越来越开阔,越来越打开,容纳八荒万物,从东边直到南边,祖国锦绣山川一齐涌入心田。

后二行,原是写战士遥望指点广东风景,其间当然也包括诗人自己,但意不在风景却有更深的意义。诗人从郁郁葱葱的延绵青山之间看到了一种更遥远的生活、斗志及未来。这也是毛诗的一贯特征,总是欣欣向荣,总是斗志满怀,总是摒弃颓废悲哀,总是英俊伫立向前看。

此刻正逢夏天的黎明,可以想见,诗人的心一扫郁闷之情,英雄之气犹如东方欲晓正要喷薄欲出,将向南粤一泻千里,而空前绝后、举世瞩目的长征却要开始了。

二、清平乐***会昌及沁园春雪的诗及诗的背景***急***

清平乐·会昌

诗词名:清平乐·会昌作者:毛泽东朝代:近代体裁:词类型:

--------------------------------------------------------------------------------

清平乐·会昌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

【注释】:

会昌:县名,在江西南部。

颠:同“巅”,山峰。

东溟:东海。

郁郁葱葱:《后汉书·光武帝纪》,“气佳哉,郁郁葱葱然!”

【题解】

这首词,毛泽东曾有注云“一九三四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这一首清平乐,如前面那首菩萨蛮一样,表露了同一心情。”当时,**和红军由博古,周恩来和李德(德国人)“三人团”**。毛泽东被排挤出了**集团,在会昌“养病”。赣南军区司令员龚楚去看他,酒后毛泽东喟然长叹,“我自从参加革命以来,受过三次开除中委和八次严重警告的处分,这次更将造成失败的责任,完全推在我的身上。现在,可不是我们井冈山老同志的天下了!”说时竟凄然泪下。

沁园春雪 1936.02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原注】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注释】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

**:《诗经·国风》和屈原的《离骚》,泛指文学。

天骄:汉朝人称匈奴为“天之骄子”,见《汉书·匈奴传》。

成吉(ki)思汗(han2):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的蒙古征服者。

射雕:《史记·李广传》称匈奴善射者为“射雕者”。

【题解】

题解∶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泽东从延安飞重庆,同***进行了四十三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作法】

这词的“成吉思汗”和《十六字令》的“离天三尺三”,一个不是汉名,一个是直接引用民谣,都不必拘守平仄。

三、清平乐会昌的意思全文

哈喽,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诗词《清平乐·会昌》;

清平乐·会昌

【作者】毛泽东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意思是说,东方就将初露曙色,但请不要说你来得早,我遍踏了青山,仍正当年华,这儿的风景好,会昌县城外面的山峰,一气直接连去东海,战士们眺望指点广东,那边更为青葱,【会昌】是县名,在江西省东南部,“莫道君行早”其实是一句旧谚,“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这边】是指**革命根据地南线,【会昌城外高峰】指会昌城西北的会昌山,【颠连】形容起伏不断,【东溟】指东海,【南粤】在这里指广东;

这首词作于1934年7月,毛主席在会昌登山后所作,这一时期的毛主席在党内、军内已无发言权,但他并不气馁,调整心态,坚持自己的观点,在他没有发言权的1931年到1934年的那些日子里,调查研究、读书、向**提建议,而不是“赋闲”,“踏遍青山人未老”就是他的这种精神的艺术写照,作者自己也曾说,1934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是郁闷的,而《会昌》词的基调是昂扬的,语言是雄奇的,反映了毛主席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但是字里行间也隐约表露了词人的忧虑和愤懑。

四、清平乐会昌诗词

清平乐会昌诗词内容如下:

作品原文:

清平乐·会昌、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词语注释:

会昌:县名,在江西省东南部,东连福建省,南经寻乌县通广东省。1929年,毛泽东为开辟赣南根据地,率领红军到过会昌,以后又常途经和居住在这里。这首词是1934年夏天作者在**粤赣省委所在地会昌进行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时所作。

莫道君行早:旧谚:“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踏遍青山人未老:诗人自注:“1934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这一首《清平乐》,如前面那首《菩萨蛮》一样,表露了同一的心境。”本句的“人”和上句的“君”,都指作者自己。

这边:指**革命根据地南线。

会昌城外高峰:指会昌城西北的会昌山,又名岚山岭。诗人在60年代曾回忆说:会昌有高山,天不亮我就去爬山。

颠连:起伏不断。东溟(míng):指东海。

南粤:古代地名,也叫南越(今广东、广西一带)。这里指广东。

白话译文:

东方就将初露曙色,但请不要说你来得早。我遍踏青山仍正当年华,这儿的风景好。会昌县城外面的山峰,一气直接连去东海。战士们眺望指点广东,那边更为青葱。

这是诗人在**苏区所写的后一首词。审其意蕴,已见“长征”念头。上阕“东方”二句,写实,谓侵晨即起。占其先机,只争朝夕,均在一个“早”字上透出。别人不醒,诗人醒了,别人不动,诗人动了。故此二句尚有韵外之味、弦外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