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古诗王安石 王安石

wygs.com.cnz 17 0

一、写商鞅变法的诗句

1.有关于商鞅变法的诗句

有关于商鞅变法的诗句 1.商鞅变法的好词好句.

1舌战群儒公元前359年,秦孝公打算在秦国国内进行变法,又害怕国人议论纷纷,所以犹豫不决。

秦孝公召开朝会命臣工商议此事。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

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商鞅变法,循礼无邪。”

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从而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语出《商君书·更法篇》、《史记·商君列传》)。

这是以历史进化的思想驳斥了旧贵族所谓“法古”“循礼”的复古主张,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5-6] 2立木为信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

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7]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两黄金。

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斤金(古时的“金”实际为黄铜)。”

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两黄金(黄铜)3“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4内行刀锯,外用甲兵5“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2.关于商鞅的诗句

《商鞅诗》(唐)王安石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中,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

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后人又说:“卫鞅入秦,景监是因。

王道不用,霸术见亲。政必改革,礼岂因循。

既欺魏将,亦怨秦人。如何作法,逆旅不宾!”资治通鉴中说:“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

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

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所利不能*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

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商君书名句1.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2.法者,所以爱民也。

3.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4.王者之兵,胜而不骄,败而不怨。

5.固有道之国,治不听君,民不从官。 6.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7.法者,国之权衡也。

3.关于商鞅的古诗

《商鞅诗》(唐)王安石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中,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后人又说:“卫鞅入秦,景监是因。王道不用,霸术见亲。政必改革,礼岂因循。既欺魏将,亦怨秦人。如何作法,逆旅不宾!”

资治通鉴中说:“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所利不能*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商君书名句

1.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2.法者,所以爱民也。

3.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4.王者之兵,胜而不骄,败而不怨。

5.固有道之国,治不听君,民不从官。

6.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7.法者,国之权衡也。

4.描写“商鞅”的诗词有哪些

1.《商鞅》

年代:宋作者:王安石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2.《述古三首》

年代:唐作者:杜甫

赤骥顿长缨,非无万里姿。悲鸣泪至地,为问驭者谁。

凤凰从东来,何意复高飞。竹花不结实,念子忍朝饥。

古时君臣合,可以物理推。贤人识定分,进退固其宜。

市人日中集,于利竞锥刀。置膏烈火上,哀哀自煎熬。

农人望岁稔,相率除蓬蒿。所务谷为本,邪赢无乃劳。

舜举十六相,身尊道何高。秦时任商鞅,法令如牛毛。

汉光得天下,祚永固有开。岂惟高祖圣,功自萧曹来。

经纶中兴业,何代无长才。吾慕寇邓勋,济时信良哉。

耿贾亦宗臣,羽翼共裴回。休运终四百,图画在云台。

3.《已亥杂诗 199》

年代:清作者:龚自珍

野冬修竹欲连天,苦费西邻买笋钱。

此是商鞅垦土令,不同凿空误开边。

4.《咏史上·宣帝》

年代:宋作者:陈普

不将法律作春秋,安得河南数国囚。

莫道汉家杂王霸,十分商鞅半分周。

5.《咏史下·谢安》

年代:宋作者:陈普

临安猿鹤共清吟,犹作投机叩齿音。

商鞅禹文无辨别,冶城数语是何心。

6.《再和雁湖十首》

年代:宋作者:李壁

畦迳生痴笔墨间,洗心聊欲近潺潺。

干时辄莫谈商鞅,枉道渠宁主瘠环。

无事卷帘消白日,有时支枕梦青山。

湖光莫笑无多子,印却中天象纬闲。

7.《中书侍郎挽词二首》

年代:宋作者:秦观

崛起商岩后,清忠士论归。

法知商鞅弊,议折董宏非。

迁谪生华发,骞腾上紫微。

又骑箕尾去,朝野涕空挥。

8.《二说吟》

年代:宋作者:邵雍

治不变俗,教不易民。

甘龙之说,亦或可循。

常人习俗,学者溺闻。

商鞅之说,异乎所云。

9.《商君吟》

年代:宋作者:邵雍

商鞅得君持法处,赵良终日正言时。

当其命令炎如火。车裂如何都不知。

10.《书事》

年代:宋作者:舒岳祥

倚徙白头杖,哀伤赤子兵。

斜封今不用,直指近方行。

商鞅何妨徇,桑羊尽可烹。

击蒙须用此,尽箠惜刑轻。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继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指为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其*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

二、王安石的古诗

王安石的古诗

1、《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元日》

*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高层。

4、《钟山即事》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5、《江上》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6、《春夜》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7、《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8、《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9、《残菊》

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

折得一枝还好在,可怜公子惜花心。

10、《入塞》

荒云凉雨水悠悠,鞍马东西鼓次休。

尚有燕人数行泪,回身却望塞南流!

11、《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12、《出塞》

涿州沙上饮盘桓,看舞《春风小契丹》。

塞雨巧催燕泪落,蒙蒙吹湿汉衣冠!

13、《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4、《浣溪沙》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

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

谁零落为谁开?

15、《渔家傲》

平岸小桥千嶂抱,揉兰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攲眠似听朝鸡早。

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16、《棋》

莫将戏事扰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

战罢两奁分白黑,一枰何处有亏成。

17、《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遗曲。

18、《明妃曲》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19、《雨过偶书》

霈然甘泽洗尘寰,南亩东郊共慰颜。

地望岁功还物外,天将生意与人间。

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簟闲。

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泊船瓜洲王安石_泊船瓜洲古诗

泊船瓜洲王安石_泊船瓜洲古诗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泊船:停船。泊,停泊。2、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和瓜洲相对。

2、瓜洲:瓜洲在今天江苏省扬州市邗(hn)江区县南,与京口相对。

3、一水: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4、间(jiān):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要注意不能误读成去声,不是动词间隔的间。根据本平仄格律、间字固有的词义,以及古人语言习惯,此间字必须为平声。一水间为体词性偏正词组,内部结构与咫尺间、几步间、一瞬间、一念间相同,中心词为间,限定成分为一水。整句的意思是说京口和瓜州就一条(横向的)河的距离之内。按古人文言的说法,即所谓仅一水之遥。王安石是想说江南江北之近,而不是想说它们之隔离。

5、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诗人当时家居于此。

6、隔:间隔。

7、数重:几层。读shchng

8、绿:吹绿了。

9、何时:什么时候。

10、还:回。

译文:

春日夜里,行船停泊在瓜洲岸边,我隔江遥望对岸的京口,心里想,这里与我居住的钟山也就只隔着几座大山,和煦的春风吹绿了长江南岸的草木,而我何时才能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返回家乡呢?

赏析: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王安石江上

《江上》

作者:王安石

原文: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山东。

注释:

1、漾:吹过。

2、脱:脱下。

3、被:让。

4、横笛:横吹的笛子,这里指笛声。

翻译:

江面上吹过一阵秋风,

江岸上的落花在夕照中纷纷飘落。

离别之情给远去的笛声吹送,

并随秋风吹到*山的东面。

赏析:

这首诗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扣住秋天这特定的节令特点,描绘江上的秋色,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江水浩淼无边,江畔红花朵朵,而到了秋季,西风劲吹,水面则起波浪,荡漾连绵,江花也渐次凋谢,脱下了红妆,那岸边或水上的小舟传来横笛声,也就使景色带上了浓浓的秋意,勾起作者的思绪。江水江花、西风横笛,这些特有时令的特定景物,就构成了一幅色彩浓烈的江上秋意图,具有鲜明的特色。

此诗一、二句两写景,其目的并不在要再现什么秋声秋色,而是旨在以比兴手法,用景衬情:猎猎的西风带来秋的消息,令人心生愁绪,绵绵的江水长流不息,让人顿时产生感触,晚开的花儿飘落,正所谓落红无数,也让人郁郁寡欢。这些景物,都带上了浓浓的感**彩,使人愁肠百结。而三、四两句,则题旨非常鲜明地凸现出来:离情被横笛,吹过*山东。特定的季节、特定的景物,触动了诗人的离情别绪:是自己远离故乡、孤身在外,涌起了桑梓之思,或者是亲人在外飘泊、时世动*,勾起了眷怀之恋。整首诗,景为情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寄寓深沉,深隽的诗韵诗味。

对于离情让横笛吹送的问题,古文学者刘逸生先生有这样详尽的解释:诗人刚和亲人分手,坐上向远方而去的船,看着江上的风光,秋意甚浓,也使满怀离情的诗人更添伤感,忽地不知何处传来笛声,呜呜咽咽的,听的更是心情沉重,而笛声一直没停,让诗人更感折磨,不过,蓦然抬头,原来船已转到*山的东边,适才与亲人分别的渡口,都已望不到了。这是一种奇特的化虚为实的手法。

诗到宋代,很讲究炼字炼句。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是个著名的例子。从这首诗看,也是如此。因笛声而引起离情,李白就写过他的《春夜洛城闻笛》说: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仿佛是随口而成,自然明畅;但王安石就不愿追随这种风格,他一定要把离情写成是一种异化之物,是能够让风吹着走的。这正是注意了锻炼,让句子显出不寻常的曲拆。

王安石北山

《北山》

作者:王安石

原文: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注释:

1、北山:即今南京东郊的钟山。

2、堑:沟渠。回塘:弯曲的池塘。滟滟:形容春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样子。

翻译:

北山把浓郁的绿色映照在水塘,

春水悄悄地上涨;

直的堑沟,曲折的池塘,

都泛起粼粼波光。

我在郊野坐得很久,心情悠闲,

细细地数着飘落的花瓣;

回去时,慢慢地披寻芳草,

到家已是很晚。

赏析:

王安石的绝句,喜欢将自然界景物拟人化,让万物都赋有生机活力,带有感**彩,这首作于晚年写钟山的诗前两句也是如此。诗中的北山本是无情之物,但春天到来,万物萌生,山上一片浓绿,映现在满陂春水中也是一片绿色,似乎是山主动地把自己的绿色输送给水塘,又随着春水上涨,仿佛要把绿色满溢出来;水呢,也很多情,或直,或迂回弯曲,以种种秀姿,带着粼粼波光,迎接着山的绿色。这联诗,把绿色写活,特别引人注目。王安石擅长写绿,除春风又绿江南岸、两山排闼送青来这类脍炙人口的句子外,又如坐看青苔色,欲上人衣来,也状出颜色的流动,与本诗创意仿佛。

山有情,水有情,人亦有情。诗人面对着这诱人的山水,留连忘返。因为心情悠闲,坐了很久,以至于仔细地观察着花朵飘落,默数着一朵,二朵坐够了,回途饶有兴趣地寻觅着芳草,滞留了多时,回家已经很晚。这两句,通过数花、寻草两个动作,很形象地反映了自己淡寂安闲的心理。

诗前两句纯是景语,写得细腻工巧;后两句纯是情语,写得纡徐平缓。写景时,注意了色彩的渲染,把静态写得仿佛飞动起来;写情时,通过客观叙述,刻画主观情绪,境界全出,把动态写得平静之至。诗全首用对,在整齐中同时富于变化。如三、四句,出句先写结果,后写原因,坐久了,心情很闲适,所以数起了落花;对句先写因后写果,因为寻芳草,所以回去晚了。内容与艺术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结合,诗便以其鲜明的特色为广大诗家所喜爱。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这两句历来被评家关注。宋吴开在《优古堂诗话》徐俯诗细数李花那可数,偶行芳草步因迟有窃取王安石诗的嫌疑。

三、王安石***商鞅***

商鞅(王安石)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商鞅》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

据宋人陈了翁《四明尊尧集》记载,王安石曾问宋神宗:秦孝公能“择术济事”(采用商鞅的建议),皇上比他怎样?可见,王安石曾自比商鞅,希望宋神宗效仿秦孝公支持变法。为此,在王安石变法期间,保守派纷纷攻击商鞅,其实际矛头是指向王安石。

于是,约在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写了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历史人物商鞅的景仰之情,表明了自己的**见解以及推行新法的决心。前两句是讲古代圣贤为政的风格:取信于民。这是令行禁止的根本。后二句则讲商鞅为政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取信于民,从而使政策得到实施。这首诗不是讲商鞅变法的实际内容,而是讲推行变法的风格。能否赢得民众的信任,也是关系到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作者正是从这一角度,旗帜鲜明地赞扬了商鞅这个历史上的著名改革家。

王安石以议论说理为诗,言简意丰,中肯有力。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小字獾郎,晚号半山,自号临川先生,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家、改革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