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配画的,配画的古诗

wygs.com.cnz 32 0

一、适合诗配画的古诗

画面感强的古诗都可以,唐诗比较多,宋诗相对比较抽象。

举几个例子吧: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家。

二、诗配画简单又好看

诗配画:

诗配画,顾名思义,先有诗,后有人根据这首诗所描写出的事物配画。1928年,民国上将冯玉祥隐居泰山普照寺,闲时创作了28首打油诗,请石匠照诗意在做好的青石板上刻画。

《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此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李白诗中流传广的佳作之一。

《小池》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小池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

第一句写小池有活水相通。次句写小池之上有一抹绿荫相护。第三句写小荷出水与小池相伴。结句写蜻蜓有情,飞来与小荷为伴。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三、给古诗配画的简单方法

给古诗配画的简单方法之静夜思配画步骤如下:

准备材料:纸和彩色笔。

1、准备一张纸和各色彩笔。

2、先用桔色在纸上画一个古代的帽子,前低后高,像个电熨斗一样,在帽子下面,画两个长长的圈,表示帽翅。

3、在帽子下面,画一个圆形,表示脸,在脸的左侧,画一个突起的小尖,表示鼻子。

4、用黑笔在脸上画一条弧线,表示眉毛,在眉毛下面,画一个圆,表示眼睛,在眼睛里面,画一个黑点,表示眼珠。在眼睛右侧,画一个半圆形,表示耳朵,并且把耳朵右侧的区域涂成黑色,表示头发。

5、在头部下面,画两只鸡腿的形状,上窄下宽,表示背在身后的两个袖子。

6、在袖子左侧,画一条竖线,表示胸口,在袖子下面,画一个梯形,表示古代的袍子。

7、在袍子下面,用黑色涂一个椭圆形的黑点,表示鞋。

8、在人物的右侧,用棕色笔画一条竖线,表示床的栏杆,在栏杆右侧,画一个长方形,表示床屉。

9、在栏杆右边,用桔色笔涂一片三角形的区域,表示床帘。

10、在人物的左上角,用绿色画一个半圆,表示圆形的窗户。

11、在窗户上面,用黄笔涂一个圆,表示月亮。

12、把窗户和月亮之间的部分涂成深蓝色,表示黑夜。

13、后,把人物下方和床的下方涂成黄色,表示洒在地面的月光,静夜思配画就画完了。

在配画古诗的注意事项

1、理解古诗的意境:在开始配画之前,要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从诗中抓住核心情感、景象和主题,以便将其准确地表达在画面上。

2、保持诗意和形象的统一:画作应与古诗相互呼应,形成诗意和画面的统一。通过色彩、构图、线条和细节等方面表现出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或情感。

3、细腻表达情感:古诗常常通过抒发内心情感来打动读者。配画时,要注重细腻地表达古诗中的情感,让观者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美和意境。

4、按照具体描述进行描绘:根据古诗中的具体描写,逐步建立画面的结构和形象。考虑到细节和元素,如人物、自然景观、动物、植物等,并注重于细节的刻画。

四、配画的古诗

配画的古诗如下:

1、《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5、《减字木兰花》张先。垂螺近额。走上红裀初趁拍。只恐轻飞。拟倩游丝惹住伊。文鸳绣履。去似杨花尘不起。舞彻伊州。头上宫花颤未休。

6、《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7、《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8、《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9、《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0、《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1、《早秋曲江感怀》白居易。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人寿不如山,年光急于水。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去岁此悲秋,今秋复来此。

12、《闲适》陆游。四时俱可喜,好新秋时。柴门傍野水,邻叟闲相期。

13、《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处暑》张嵲。尘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四海犹多垒,余生久息机。漂流空老大,万事与心违。

14、《七月三日喜至郧县山行兼旬至此始出》稻花香里过琳宫,一舸斜阳汉水东。下马已辞山巀嶪,开轩仍见竹葱茏。

15、《处暑》吕本中。平时遇处暑,庭户有馀凉。乙纪走南国,炎天非故乡。寥寥秋尚远,杳杳夜光长。尚可留连否,年丰粳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