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天放风筝的诗 关于春天放风筝的诗句有哪些

wygs.com.cnz 14 0

一、关于春天放风筝的诗句有哪些

1、江北江南纸鹞齐,线长线短回高低。——明代徐渭《风鸢图诗》

意思:江南江北的风筝非常之多,风筝线高高低低交织在一起。

2、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明代徐渭《风鸢图诗》

意思: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找来柳条和白色的柳絮放在小手上使劲地搓呀搓,搓出了很长的线之后,他们便兴致勃勃地来到郊外奔跑着放纸鸢。和煦的春风轻轻地吹着,他们需要花多少气力,才能把纸鸢一个个送上天去,任意翱翔,长辈们又需要花多少心血,才能把一个个孩子培养成才呢?

3、豪家游赏占头船,趁得风轻放纸鸢。元代马臻《西湖春日壮游即事》

意思:春天的西湖,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只只飞鸢翔于蓝天碧水间。

4、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清代郑板桥《怀潍县》

意思:满天飞翔的风筝下,娇女摆动罗裙,在周围欢呼助兴。

5、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

意思: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二、描写春天放风筝的诗句有哪些

1、江北江南低鹞齐,线长线短回高低。——明徐谓《风鸢图诗》

译文:江南江北的风筝非常之多,风筝线高高低低交织在一起,描绘了当时江南地区放风筝时的热闹情景。

2、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高鼎〔清代〕

翻译: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赶紧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3、阶下儿童仰面看,清明装点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清曹雪芹的《红楼梦》

译文:台阶下儿童仰着头看着,清明时合适的装饰,游动的丝线断开就一点力气都没有,不要埋怨东风使得离开。

4、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清明日狸渡道中》范成大〔宋代〕

翻译:石兽立在道路两旁,纸也在半空中旋飞。

5、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清孔尚任《燕九竹枝词》

译文:小孩子成群结伴,穿着红裤子放起风筝,提着风筝线怒骂老天爷:人人都夸奖你春天来得早,你为啥不起一阵春风把我的风筝送上天。

三、描写春天放风筝的古诗

描写春天放风筝的古诗:《风筝》、《村居》、《观村童戏溪上》、《纸鸢》、《风鸢图诗》等。

1、《风筝》唐·鲍溶

何响与天通,瑶筝挂望中。

彩弦非触指,锦瑟忽闻风。

译文:

一群红裤小儿结伴一起放风筝,可是由于没有风,风筝飞不起来。

于是手里提着风筝线大骂老天。人人都夸奖你(老天)春天来得早,可是你却欠我放风筝的大风。

2、《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3、《观村童戏溪上》宋·陆游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

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译文:

雨后的溪水漫过堤岸快要跟堤相平,闲来观看村童们感谢老天向晚初晴。

有的骑着竹马跌跌撞撞冲进了烂泥坑,有的放着风筝,风筝横冲直撞的迎风飞鸣。

4、《纸鸢》宋·寇准

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

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

译文:

谁制作了纸鸢来使远方景色更加壮观,好像是嫌弃飞鸟的花样不够多端。(纸鸢)才凭借着一条线乘风飞去,就有愚人仰头观看。

碧霄应该不太可能到达,偶然能断掉绳子的时候(乘势高飞)就感觉安逸。旋风没有卷起,苍茫的溟海遥远,(纸鸢)很是嘲笑大鹏起飞像那般艰难。

5、《风鸢图诗》明·徐渭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译文:

孩子们找来柳条和白色的柳絮搓出棉线,搓成长长的线条便开始放风筝。

春风需要花多少气力才能将风筝送上天去,也希望长辈的栽培可以带着孩子们上青云之端。

四、关于“春天放风筝”的诗句有哪些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是由清代诗人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因春天来临而喜悦,所见到的春天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王维的诗作《画》现有一种说法作者应为高鼎,因为翻遍《全唐诗》,在王维的名下,没有这首诗;而且整个《全唐诗》里,也没有这首诗。此诗是题在王维的画作上,题诗人不可考(不知是王维或者另有其人),但这首诗本身是从别人的诗改来的。原诗是南宋僧人道川禅师的作品。原文如下:

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犹在,人来鸟不惊。

头头皆显露,物物体元平。如何言不会,只为转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