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人生后一首诗(苏轼死前写的后一首诗)

wygs.com.cnz 24 0

一、苏东坡后的一首诗是什么

苏轼临死时写的诗是《自题金山画像》。

原文:

《自题金山画像》

宋代: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译文:

心灵已然寂静无欲了,不会再为外物所动。这一生漂泊不定,好似无法拴系的小船。

有人问我平生的功业在何方,那就是黄州、惠州和儋州。

赏析:

作此诗时,是苏轼去世前两个月,作者已年逾花甲,堪堪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回首自己的一生,几起几落,失意坎坷,纵然有忠义填骨髓的浩瀚之气,也不得不化为壮志未酬的长长叹息。作者只能慷慨悲歌,自叹飘零。

接下来的“身如不系之舟”指自己晚年生活的飘泊不定,抒写羁旅漂泊的忧伤情怀。如果仅限于“入乎其内。的抒写人生的苦闷,苏轼也就不成为令人发出会心微笑的“东坡老”。他不会,也不屑在哀愁中沉沦。

且看后两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一反忧伤情调,以久惯世路的旷达来取代人生失意的哀愁,自我解脱力是惊人的。苏轼认为自己一生的功业,不在做礼部尚书或祠部员外郎时,更不在阀州、徐州、密州。恰恰在被贬谪的三州。

真是“满纸荒唐言”,然而这位“东坡看”能够“白首忘机”。失意也罢,坎坷也罢,他却丝毫不减豪放本色,真是不可救*的浪漫。末两句,语带诙谐,有自我调侃的意味,却也深刻地传达了作者此刻的微妙心情。

二、苏轼后一首写给儿子的诗

苏轼后一首写给儿子的诗是《观潮》。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译文

庐山的烟雨充满了神秘,钱塘江的潮汐十分的壮观,都很值得去观赏一番。如果不能去看是会留下遗憾的。可是我们终于亲临庐山和浙江,看到了蒙蒙烟雨、澎湃潮水,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触。它们只是庐山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水罢了。

背景

《观潮》苏轼临终之时给小儿子苏过的一道偈子。苏结束了长期流放的生活,从一个踌躇满志、一心从政报国的慷慨之士,慢慢变成一个从容面对、参透生活禅机的风烛老人。听说小儿子将去就任中山府通判,便写下了此诗。

赏析

翻开苏轼的诗集,描写庐山和杭州的诗篇可说不少,但是这一首《观潮》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却很特别,极具禅味。就苏轼的庐山诗而言,他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别开生面;他写的西湖诗“波光滟潋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也独步古今。

三、苏轼死前写的后一首诗

苏轼去世前写的后一首诗是《庐山烟雨浙江潮》

原文: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此诗虽然只有28个字,却道尽了人生的无常。这首诗像是一位迟暮老人,对一生的感概,对人生更深层次的感悟。写这首诗时,苏轼已然是60旬的老人,历经了沧桑世事,世俗凄凉,早已无当年的意气风发。

苏轼通过这首诗想要告诉我们,庐山的烟雨,钱塘江的浪潮,都是值得一看的风景,若此生不去,难免会有些许遗憾,可是当你真正到了庐山和钱塘江,看到了烟雨蒙蒙,潮起潮落,你又会觉得不过如此,终你会发现它们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它们只是庐山和钱塘江。

浙江潮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四、苏轼去世前写的后一首诗

苏轼去世前写的后一首诗是观潮。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典故

这是苏轼在临终之时给小儿子苏过手书的一道偈子。苏结束了长期流放的生活,从一个踌躇满志、一心从政报国的慷慨之士,慢慢变成一个从容面对、参透生活禅机的风烛老人。听说小儿子将去就任中山府通判,便写下了此诗。

赏析

对于此诗仅从字面解释是很简单的,但简单中又蕴舍看不简单,不简单之处就在于本诗的第一句与后一句是重复之句。而后一句“庐山烟雨浙江潮”重复出现究竟何意也成了解读的热点。

首句为想像、听说中之景。末句为目睹后之景。作者的追求得到了满足,没有失落,没有遣憾。禅意是,很多人终身在追寻某种东西,未追求到手时是痛苦,追求到手后是厌倦、无聊,觉得“不过如此”,这样一来,人生便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作空虚而沉闷的摆动。

而具备了平常心,体验了生活禅,你在实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目标时,在看到了“庐山烟雨浙江潮”之后,发出会心的微笑:“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