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战事诗歌(有谁知道关于战争的诗歌)

wygs.com.cnz 14 0

有谁知道关于战争的诗歌***

征伐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戎机:指战争。若飞:象飞一样。○南朝梁·横吹曲辞《木兰诗》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旗彩:旗上的彩绘。地暗:大地阴暗潮湿。鼓声:战鼓之声。○南朝陈·江总《雨雪曲》

但得将军能百胜,不须天子筑长城

○唐·胡皓《大漠行》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唐·王维《老将行》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麾huī下:部下。偏裨pí:偏将和裨将。○·王维《陇头吟》

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髑髅:死人的头骨。○唐·常建《塞下曲四首》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

边烽;边界烽火,指边警。○唐·盂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行人:指出征将士。刁斗:军用炊具。公主琵琶:汉朝公主远嫁乌孙国时弹奏琵琶曲调,乐调哀怨。○唐·李颀《古从军行》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玉门被遮:《史记·大宛传》载:汉武帝太初元年,军攻大宛不利,武帝命人阻断退入玉门关之路,下令军士死战。逐:跟随。轻车:武帝时有轻车将军。○唐·李颀《古从军行》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羌笛:边疆地区常用的乐器。出塞声:边疆的乐曲。○唐·李颀《古意》

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榆关:边塞。单chán于:汉时匈奴高首领的称号。○唐·王昌龄《从军行》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唐·王昌龄《塞下曲四首》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骝马:骅骝,骏马。○唐·王昌龄《出塞》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辕门:营门。这两句写沙漠地区风扬尘土,天昏地暗,军队半卷持红旗,涌出军营。○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穿金甲:磨透铁甲。楼兰:汉时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罗布泊西。这里泛指侵扰西北地区的敌人。○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洮táo河:是黄河上游的支流,在甘肃临洮县。吐谷yù浑:鲜卑族中一支的首领,这里指敌酋。○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唐·王昌龄《出塞》(又作李白诗,题为《军行》)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夜光杯:用玉制成的精美酒杯。前两句说:正在见酒想喝之时,军中已奏起琵琶安排宴饮。后两句表现了战士们悲壮的心情,一说表现了战士们视死如归的豪放气概。○唐·王翰《凉州词》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洗兵:洗刷兵器。条支:古西域国名,即唐时的大食。两句极写出兵广远。○唐·李白《战城南》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唐·李白《蜀道难》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唐·李白《塞下曲六首》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驿yì使:送信的人。发:出发。絮:整理缝制。○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

有限:有限度。○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伤

制:制止。侵陵:侵扰,侵略。○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唐·杜甫《后出塞五首》

有关战争的诗词

健儿宁斗死,壮士耻为儒

斗:战斗。儒:读书人。打仗时须用长*利剑,不能用笔,故曰“耻为儒”。○唐·杜甫《送蔡希鲁都尉还陇右,寄高三十五记》

身轻一鸟过,*急万人呼

○唐·杜甫《送蔡希鲁都尉还陇右,寄高三十五书记》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辚lín辚:兵车隆隆声。萧萧,战马嘶鸣声。行人:出发的士兵。○唐·杜甫《兵车行》

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军声,军队作战喊*声。○唐·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战格:作战时防御用的障碍物。逾:越。○唐·杜甫《潼关吏》

百万攻一城,献捷不云输

捷:胜利。不云输:不报告败绩。○唐·杜甫《遣怀》

汗马牧秋月,疲卒卧霜风

汗马:马因奋战而出汗。疲卒:士兵因苦战而疲劳。○唐·刘湾《出塞曲》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辕门:军营门。风掣chè:风吹动如牵引。翻:飘动。○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伐鼓:击鼓。阴山:泛指边地的山。这两句形容军威声势雄壮,地动山摇。○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万箭千刀一夜*,平明流血浸空城

○唐·岑参《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

风头如刀面如割

○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

万鼓哇殷地,千旗火生风

殷地:使大地震动。两句写军威雄壮,万鼓齐鸣,如雷声震动大地,千旗飘扬似风扬火势。○唐·高适《塞下曲》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来解围

恩遇:朝廷特别优惠的待遇。恒:常。○唐·高适《燕歌行》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死节:节,节*;为保卫祖同而死。岂顾勋:哪里是为了功名。○唐·高适《燕歌行》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后句写将军远离前线寻欢作乐。○唐·高适《燕歌行》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两句写行军队伍中传出嘹亮的笛声,一行红旗在天山白雪映照之中直上山颠。○唐·陈羽《从军行》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金河:即黑河,唐时设金河县,故址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五关:即甘肃玉门关。马策: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这两句说每年不是守金河就是守玉关,天天只有马鞭和战刀伴随自己。○唐·柳中庸《征人怨》

更催飞将追骄虏,奠遣沙场匹马还

莫遣句:不要让敌人有一个逃回。○唐·严武《军城早秋》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单chán于:汉时匈奴高统治者的称呼。○唐·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扬新令:发布新命令。○唐·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

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就尽:将近覆灭。卒:兵卒。日滋:日渐增多。师:军队。○唐·韩愈《张中传后叙》

将军夸宝剑,功在*人多

○庸·刘商《行营即事》:“万姓厌干戈,三边尚未和。~。”

黄尘满面长须战,白发生头未得归

○唐·令狐楚《塞下曲二首》

以兵为仁义,仁义生刀头。刀头仁义腥,君子不可求

兵:刀兵,指战争。○唐·孟郊《寒溪》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吴钩:刀名,此指军刀。关山五十州州:指当时唐王朝不能控制的地方。○唐·李贺《南园十三首》:“~。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甲光句:铠甲在阳光照耀下闪光。○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回期直待烽烟静,不遣征衣有泪痕

烽烟静:指战争结束。不遣:不使。○庸·高骈《南征叙怀》

战鼓声未齐,乌鸢已相贺

鸢yuān:一种猛禽,俗称老鹰。两句说战鼓刚起,战斗还没开始,乌鸦和老鹰就凭经验知道将有许多*体供它们啄食了。暗示战争的频繁和残酷。○唐·于洲洲《塞下曲》

朔风吹雷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

朔风:北风。刀瘢bān:刀上留下的累累瘢痕。饮马长城窟:古乐府有“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句,此句由此化来。○唐·卢汝弼《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

作者:影exile 2005-9-30 21:34回复此发言

--------------------------------------------------------------------------------

3有关战争的诗词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同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解甲:卸去盔甲,即投降。○五代后蜀·花蕊夫人《述国亡诗》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燕yān然:山名。勒:刻石。燕然未勒:谓没有破敌立功。《后汉书·窦宪传》记载窦宪迫北单于“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而还。○宋·范仲淹《渔家傲》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羌管:即羌笛。悠悠:悠扬。○宋·范仲淹《渔家傲》

三军甲马不知数,但见银山动地来

银山:形容众多土兵铠甲闪闪发光。○宋·陆游《出塞曲》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角: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宋·陆游《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狂胡:指金兵。草:起草。○宋·陆游《观大散关图有感》

欲倾天上河汉水,净洗关中胡虏尘

河汉:银河。尘:战争烟尘。○宋·陆游《夏夜大醉,醒后有感》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宋·岳飞《满江红·写怀》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明·戚继光《马上作》

有道伐无道,无德让有德

○《三国演义》第八回

毋为戎首,不亦善乎

毋:不。戎首:指发动战争的*首。○《礼记·檀弓》

洗兵海岛,刷马江洲

洗兵:洗刷兵器。刷马,刷净马身。两句意谓洗净兵器和战马,停止战争。○晋·左思《魏都赋》

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

天河:银河。洗甲兵:洗刷兵器。两句说怎么能够挽银河之水,洗净兵器而停止战争。○唐·杜甫《洗兵马》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兵气:战争景象。销:化。○庸·常建《塞下曲四首》

销兵铸农器,今古岁方宁

兵:兵器。○唐·杜甫《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

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

甲:盔甲。○唐·杜甫《蚕谷行》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胡马窥江:1161午,金主完颜亮挥兵南侵,直至长江北岸。废池乔木:荒废的城池和占老的大树。言兵:谈论战事。○宋·姜夔《扬州慢》

战*

前徒倒戈,攻子后以北,血流漂杵

前徒:前面的**。倒dǎo戈:军队转向自方攻击。北:败走。血流漂杵chǔ:杵,木槌;血流得把木槌都漂走了,形容*人之多。此言商纣王与周武王战于牧野,纣王之兵临阵反抗,纣王因而败死。○《尚书·武成》

大兵如市,人死如林;持金易粟,粟贵于金

市:市集,此形容人多。易:交换。○汉·无名氏《童谣》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汉·无名氏《战城南》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枭骑xiāo jì:即“骁骑”,良马。驽nú马:劣马。意谓良马冲锋在前,战斗而死,劣马落在阵后,徘徊嘶鸣。○汉·无名氏《战城南》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汉·无名氏《十五从军征》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窦dòu:洞。雉zhì:野鸡。旅谷、旅葵:野生的谷和葵。四句写战后的荒凉景象。○汉·无名氏《十五从军行》

销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虮jǐ:虱卵。铠甲句:谓士兵长期从军,铠甲上长满了虱子和虱卵。○三国魏·曹*《蒿里行》

白骨露子野,千里无鸡鸣

○三国魏·曹*《篙里行》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生民:百姓。百遗一:百人之中只活下一个。○三国魏·曹*《蒿里行》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中野:田野中。○三国魏·曹植《送应氏》

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

健少:年青人。寡妇,指丈夫外出而独居的妇女。○三国魏·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三国魏·王粲《七哀诗三首》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可怜:可爱。汉家营,唐朝军队的营帐。唐人惯以汉代唐。两句是说,昔日在闺**同赏玩的可爱月色,如今却常常照着丈夫所在的军营。○唐·沈佺期《杂诗三首》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黄龙戍:唐时东北要塞,在今辽宁开原县西北。频年:连年。解兵:撤兵。○唐·沈佺期《杂诗三首》

作者:影exile 2005-9-30 21:34回复此发言

--------------------------------------------------------------------------------

4有关战争的诗词

妾家临渭水,春梦著辽西

著zhu6:到,接。辽西:今河北省与辽宁省相连的广大地区,唐初这儿常常发生战争。○唐,沈佺期《杂诗三首》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寒砧zhēn:砧,捣衣石。寒风中捣衣的砧杵相击出声。辽阳,泛指辽东地区,唐时是征战的前线。○唐,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蒲桃:即葡萄。这两句说每年牺牲许多战士,所得只是葡萄种进于汉家天子而已。○唐·李颀《古从军行》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关山月》:乐府曲调,多表达边塞之苦。无那:无奈。金闺:闺房。○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秦时明月句:秦代筑关防胡,汉代在关内外也与胡人经常争战,此句是说设关防胡,由来已久。龙城:卢龙城,在今河北喜峰口一带。飞将:汉将李广,号称飞龙将军。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唐·王昌龄《出塞》

妇人役州县,丁男事征讨

役:服役。丁男:男子。○唐·储光羲《效古二首》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唐·刘长卿《送李中丞之襄州》

十年经转战,几处更芳菲

芳菲:花草美盛芬芳。○唐·刘长卿《送友人西上》

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

耆qí旧:老年人。残:残余。这两句写渔阳经安史*后,百姓家破人亡。○唐·刘长卿《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古木苍苍*离后,几家同住一孤城

*离:战*。○唐·刘长卿《新息道中作》

自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离中

意谓重逢时已经年老,青春已在*离中度过了。○唐·刘长卿《送李录事兄归襄邓》

赤心报国无片赏,自首还家有几人

片赏:一点儿赏赐。○唐·刘长卿《疲兵篇》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唐·李白《关山月》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良人:丈夫。○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

苍生:百姓。○唐·李白《经*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唐·李白《战城南》

匈奴以*戮为耕作,古来惟见白骨黄沙田

匈奴句:谓古代匈奴民族不事农耕,专事攻伐射猎。白骨黄沙:白骨埋于黄沙土中。○唐·李白《战城南》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唐·李白《战城南》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乌鸢yuān:老鹰。○唐·李白《战城南》

废邑狐狸语,空村虎豹争

邑:城镇。两句写战后荒村的凄景。○唐·杜甫《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乾坤:天下。疮痍:创伤,比喻战争造成的民生凋

作者:影exile 2005-9-30 21:34回复此发言

--------------------------------------------------------------------------------

5回复:有关战争的诗词

敝。忧虞:忧虑。○唐·杜甫《北征》

所遇多被伤,**更流血

所遇:路上所遇见的士兵。○唐·杜甫《北征》

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唐·杜甫《北征》

中夜间道归,故里但空村

中夜:夜半。间jiàn道:偏僻小道。○唐·杜甫《后出塞五首》

昨夜春风吹**,东来橐驼满旧都

橐tuó驼:骆驼。旧都:长安。东来句:安禄山攻陷长安,用骆驼

运出皇府珍宝。○唐·杜甫《哀王孙》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耶:爷。尘埃:尘土飞扬。○唐·杜甫《兵车行》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干:上达。○唐·杜甫《兵车行》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去时:出发打仗时。里正:管乡里的乡官。裹头:包上头巾。戍shù边:防守边疆。○唐·杜甫《兵车行》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武皇:本指汉武帝,这里借指唐玄宗李隆基。开边:扩充疆土。已:停止。○唐·杜甫《兵车行》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汉家:暗喻唐朝。山东:华山以东。荆杞qǐ:两种有刺的植物,此处说荆棘丛牛,满目凋残。○唐·杜甫《兵车行》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宙无东西

无东西:分不清东西,犹言零*。○唐·杜甫《兵车行》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唐·杜甫《兵车行》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信知:确知。比邻:近邻。○唐·杜甫《兵车行》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温声啾啾

新鬼、旧鬼:战死在沙场的鬼魂。○唐·杜甫《兵车行》

组练弃如泥,尺土负百夫

组练:组甲和练袍,军队的服装;借指军队。负:牺牲。后句说为争一尺土地而牺牲百人的性命。○唐·杜甫《遣怀》

国破山河在,城謇草木深

○唐·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烽火:战火。○唐·杜甫《春望》

侧身千里道,寄食一家村

侧身:恐惧不安,此言因战*而恐惧不敢正行。寄食:向人讨食。○唐·杜甫《得舍弟消息二首》

但添新战骨,不返旧征魂

新战骨:新战死的士兵*骨。返:返回家乡。旧征魂:早已战死的士兵鬼魂。○唐·杜甫《东楼》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蒸黎:老百姓。意谓已经没有家可以告别,还要被抓走,叫人怎样做老百姓呢?○唐·杜甫《无家别》

兵戈犹在眼,儒术岂谋身

兵戈:指战事。儒术:读书人的本领。○唐·杜甫《独酌成诗》

兵革既未患,儿童尽东征

儿童:青年男子。○唐·杜甫《羌村三首》

万国皆戎马,酣歌泪欲垂

万国:到处。戎马:指战争。酣歌:高歌,此指悲歌。○唐·杜甫《云安九日,郑十八携酒,陪诸公宴》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两句写被抓的壮丁与家人分离时的悲惨景象。○唐·杜甫《新安吏》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眼枯:哭干了眼泪。见骨:人瘦弱露骨。天地:指朝廷。两句写送行者眼泪哭干,身体消瘦,朝廷也不会不抓人去当兵打仗。○唐·杜甫《新安吏》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万国:万方。被:覆盖。○唐·杜甫《垂老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桃林:即桃林塞,今陕西灵宝以西至潼关一带地方。《旧唐书·哥舒翰传》载,哥舒翰在杨国忠的催逼理领唐兵出潼关,与安史叛军交战,唐兵大败,自相拥挤,失足落入黄河而死者数万人。“百万化为鱼”是夸张的说法。○唐·杜甫《潼关吏》

自伤迟暮眼,丧*饱经过

迟暮:衰年。丧*:战*。○唐·杜甫《寓目》

丧*死多门

意谓社会战*的时候,到处存在死亡的危险。○唐·杜甫《白马》

战伐乾坤破,疮痍府库贫

乾坤:国家。疮痍:疮伤,比喻战后民生凋敝。府库:国家仓库。○唐,杜甫《送陵州路使君之任》

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

○唐·杜甫《征夫》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几处起渔樵

夷歌:少数民族的歌谣。渔樵:渔人樵夫。两句写听到战伐之事,千家恸哭,声传四野。偏远的渔樵之乡响起夷歌之声,更增加了悲哀的气氛。○唐·杜甫《阁夜》

作者:影exile 2005-9-30 21:34回复此发言

--------------------------------------------------------------------------------

6回复:有关战争的诗词

十年戎马暗南国,异域宾客老孤城

异域:远离家乡的异地。○唐·杜甫《愁》

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

向:近。○唐·杜甫《蚕谷行》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

征求:征敛。戎马:指战*,此处指安史之*以来持续多年的战争。○唐·杜甫《又呈吴郎》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戎马,战马。逸:闲逸,厂)唐,杜甫《白帝》

闻道*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

○唐·杜甫《三绝》

豺狼塞路人断绝,烽火照夜*纵横

○唐·杜甫《释闷》

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入骨

萧瑟:寂寞凄凉。○唐·杜甫《悲青坂》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盂冬:初冬。良家子:指士兵。陈陶,陈陶斜,在咸阳县东。○唐·杜甫《悲陈陶》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四万句:唐军与安史叛军在陈陶作战,唐军四五万人几乎全军覆没。○唐·杜甫《悲陈陶》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万方多难:指连年战争、宦官专政、藩镇割据、灾难日重的现象。○唐·杜甫《登楼》

昨闻咸阳败,*戮净如扫。积*若丘山,流血涨丰镐

丰镐hào,丰和镐都是周的都城,在长安附近,这里指长安。○唐·岑参《行军诗二首》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虏塞:胡塞,指边塞。兵气:战争风云。○唐·岑参《轮色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控:拉弓。都护,长官。○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这两句写安史*后的凄凉萧条景象。○唐·岑参《山房春事二首》:“粱园日暮*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故园:故乡,指长安。岑参长期居长安,故多以长安为故园。○唐·岑参《九日行军思长安故园》

死是征人死,功是将军功

征人:士兵。○唐·刘湾《出塞曲》

白骨半随河水去,黄云犹傍郡城低

○唐·李嘉佑《宋州东登望题武陵驿》

处处空篱落,江村不忍看。无人花色憎,多雨鸟声寒

○唐·李嘉佑《自常州还江阴途中作》

乘春务征伐,谁肯问凋残

乘春句:春天本应播种,但劳力却都去征战了。凋残:农事破坏。佑唐·李嘉佑《自常州还江阴途中作》

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

戍shù:从军。佑唐·郭震《塞上》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簧应啼别离后

铁衣:战衣,代出征者。玉箸zhù:箸,筷子;此处形容思妇的眼泪象玉箸。○唐,·高适《燕歌行》

*来人不到,芳草上阶生

*来:战*以来。○唐·钱起《宿洞口驿》

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楼船:高大的船,这里指战船。意谓农民被召募去打仗了,无人种地,田野里长满了青草。○唐·张继《闾门即事》

只今已勒燕然石,此地无人空月明

只今:如今。勒燕然: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匈奴,直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此以勒燕然喻征服了边敌。这两句是说,现在虽然已经征服了这块土地上的敌人,但劳师动众,只夺一块荒凉无人之地。○唐·李益《统汉峰下》

路长唯算月,书远每题年

两句写长期从军在外,离家的日子要以年月来计算。○唐·李约《从军行三首》

田园寥落干戈盾,骨肉流离道路中

寥落:荒芜。干戈:战争。○唐·白居易《自河南经*,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乡心:怀念家乡亲人之心。五处:弟兄离散五处。○唐·白居易《自河南经*,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

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居延:占边塞名,遗址在今甘肃省。此处指边塞。○唐·刘禹锡《秋思二首》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昼烛:白天的蜡烛,比喻无用的人。○唐·张籍《征妇怨》

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唐·张籍《征妇怨》

*定几人还本土,唯有富家重作主

官家;朝廷官吏。作主:作土地的主人。○唐·张籍《废宅行》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作者:影exile 2005-9-30 21:34回复此发言

--------------------------------------------------------------------------------

7回复:有关战争的诗词

辽海:辽东,指当时东北边境。文章:借指文人。哭秋风:悲秋。两句说:边境之地年年征战,文人向何处去悲秋伤时?○唐·李贺《南园十三首》

几时拓土成王道,从击穷兵是*胎

拓土:扩张疆土,指发动战争。王道:以仁义治天下的政道。穷兵;穷兵黩武,指好战。○唐·李商隐《汉南书事》

近郊经战后,处处骨成丘

○唐·马戴《邯郸驿楼作》

*成边将名,名著生灵灭

成:造成。著:传扬。生灵:百姓。唐·于《陇头水》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候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泽国:水乡,此处指长江以南的地区。生民:百姓。樵苏:砍柴割草,泛指艰苦的生计。这两句说安史*后的战*已蔓延到大江以南,一片河山都已绘入战图之中,百姓原只求能砍柴割草艰苦度日,如今连这种所谓的快乐也不能得到了。凭:请。封侯:古代将帅在战争中立了大功,可以封侯,这里泛指升官。万骨枯:万人变成枯骨,指牺牲了无数战士。○唐·曹松《己亥岁二首》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无定河:此指发源于内蒙又流经陕西入黄河的无定河。两句说征人早已在前线丧生,妻子却仍在萦思梦想之中。○唐·陈陶《陇西行》

火力不能消地力,*前黄菊眼前开

火力:指战火。地力:指土地生长植物的能力。*前:战*之前。眼前开:又在眼前重开。○唐·郑谷《初还京师寓止府署偶题屋壁》

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

意谓死于战*者化为各种异物。○《太平御览》卷九一六引古本《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

逃屋无人草满家,絫絫秋蔓悬枣瓜

逃屋:住户逃亡留下的空屋。絫絫:同“累累”,重叠缠绕。○宋·张耒《海州道中》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注

底事:为什么。砥柱:《山海经·神异经》:“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九地:九州之地,即中原地区。黄流:黄河之水。两句暗喻中原地区大*。○宋·张元《贺新郎》:“~,聚万落千村狐兔。”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知:理解。意谓有谁能够理解笛声中所表达的壮士*敌心情?只见眼前明月照着征人堆堆白骨。○宋·陆游《关山月》

关于战争悲惨的诗句

1.描写“战争惨烈”的诗句有哪些

1、春望

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e5a48de588b6e79fa5e9819331333366303832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3、雁门太守行

唐代: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4、赤壁

唐代: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古代兵器)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5、从军行

唐代: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译文:烽火照耀京都长安,不平之气油然而生。辞别皇宫,将军手执兵符而去;围敌攻城,精锐骑兵勇猛异常。大雪纷飞,军旗黯然失色;狂风怒吼,夹杂咚咚战鼓。我宁愿做个低级军官为国冲锋陷阵,也胜过当个白面书生只会雕句寻章。

2.感慨战争的残酷的诗句有哪些

(一)边塞风光也许我们去过天山,去过玉门关,去过塞外的古战场,也许我们触摸过古代将士们曾经休憩的石头,但是,要想穿越历史的时间隧道,立身在秦时明月下,举手在汉唐北风中,我们不能不翻开记录边塞诗的历史书页。

扑面而来的先是边塞风光的壮阔奇伟。凉州词 [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孤城是戍边将士的所在,下面自然引出对关塞偏远。

戍守艰辛的感慨,就连春风都不肯度过玉门关来到这里。写愁怨而不明言愁怨,只让羌笛之声回荡在前两句诗所营造的壮阔天地之间。

写的虽然是边塞风光,却也同时展示了边塞诗情感的豪迈。同样涉及玉门关的还有另外一首诗:关山月 [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与《凉州词》相似,诗歌的前两联写了明月、天山、云海等壮阔的气象。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与“黄河远上白云间”相似,这两句也是在“云”的衬托下突出另一意象,且这里的“出”字与“黄河远上白云间”中的“上”字异曲同工,都使诗句充满动感和力度。诗的整体结构也与《凉州词》相似,都在后一部分感慨战争的残酷与戍边将士的乡思愁苦。

不同的是,这里的山、月、云、海结合在一起,开阔中增加了一种涌动的气势,下文的“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与“春风不度玉门关”用意也显然不同,而是更突出了浩荡的气魄。如果说王之涣的《凉州词》突出了壮阔,那么王昌龄的《从军行》则更突出了壮阔中的险峻,同时寄予了苍凉的感慨。

从军行(七**一) [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与前几首诗类似,此诗首联同样使用了云、山、孤城、玉门关等意象,便着一“暗”字,着一“遥望”,则全诗笼罩在阴郁、荒凉的气氛中,在连天的阴云遮蔽下,雪山也不再明朗,一座孤城只能遥望着玉门,可即使玉门关也是“春风不度”的偏僻之地啊!遥望中似乎有期盼,期盼的自然是胜利,但胜利似乎还遥遥无期,于是剩下的只能是必胜的信念和艰苦的奋战:“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上面几首诗歌的分析中不难看出,边塞诗往往“情景交融”,渲染或壮阔或苍凉的氛围。

而边塞特有的风光又往往是通过一系列特有的意象凸显的,这些意象包括:边风、边月、边尘、边角、边笛、边雁、边马、边柳、边草、边河、边关……在下面的诗歌中大家可以更明晰地看到这一特征。(二)戎旅生涯边塞风光之外,边塞诗描写较多的自然是军旅生活,而军旅生活的核心自然又是战争。

塞下曲 [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黑云遮月,在这样一个夜晚,战斗开始了,栖息的大雁都被惊飞而去。匈奴的首领单于战败逃走,我方将士骑马追逐,大雪漫天洒落,覆盖了身上的弓箭和战刀。

全诗语言简洁,节奏短促,虽然只写了战胜追逐敌人的一个侧面,而战争的激烈与胜利的喜悦已流露在字里行间。当然,有胜利的骄傲必然有败亡的苦涩,再看下面这首诗。

陇西行 [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战士们奋不顾身地与匈奴兵作战,五千将士倒在胡地的尘土中。陕西北部的无定河边*骨遍野,而他们远方的妻子却依然在梦中与他们相依相伴啊!后两句的苍凉让人难以胜情。

上面两首诗都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描写了战争,再看下面一首诗: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被称为“诗鬼”,他的诗往往使用诡异的意象营造出瑰奇的氛围。这首诗渲染了战斗前夕“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氛围,同时描写了行军场景。

首句是诗人特有的夸张想象,黑云似乎要将城压垮,从而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次句写城内的守军,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金色的甲衣上。

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一声号角,漫天秋色为之震颤,而“塞上胭脂凝夜紫”则纯乎铺写色彩,极力铺写战争的惨烈,晚霞映照在沙场上,那胭脂般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骇人的紫色。

后四句写驰援**的活动。红旗半卷,可能因为夜半行军,有意半卷,为的是出其不意。

也可能因为天太冷,被冻住而半卷,如岑参“风掣红旗冻不翻”。“临易水”三字又带出荆轲刺秦王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苍凉悲壮。

后两句表达了将士们誓死保国的勇气与决心。战争固然惨烈,然而当烽烟暂息的时候,边塞也并非没有安闲与快乐。

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战事消歇,牧马而归,驻守的楼上羌笛响起,月华漫天:“梅花落”本是古代笛子曲名,作者却将其拆开化用,让人联想梅花(笛声)随风飘逸,落满关山。全诗营造了清冷幽美的。

3.描写战争惨烈的诗句

燕歌行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也是唐朝边塞诗中的典范作品。

诗中的前四句,概写了唐朝开元时期东北部不断受敌骚扰以及张守珪立功受赏的情况。它对于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来说,并无重要意义,但它给全诗开辟了一种比较恢宏和开阔的气势,而这正是其时的边塞诗所共有的特色。“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在开放向上的盛唐时期,男儿的赴身边塞,建功立业的豪迈风采。

从“从金伐鼓下榆关”到‘力尽关山未解围’十二句,具体描写了战斗的整个过程。这里有逶迤不断的行军阵容,有萧条凄凉的边塞景色,还有对敌人的猛烈进攻和战士的血洒疆场的细致描摹等等。语气逼真,描写及其生动。富于形象感。特别诗人借“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一句,运用及其鲜明的对比,感情激烈地谴责了边塞将帅的腐朽生活。

“铁衣远戍辛勤久”四句,描写了征人们因长期戍守边防不能回家而产生的苦闷绝望的心情。“**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诗人把征人与**的相互思念,运用类似蒙太奇的手法连接在一起,在形象上给人以强烈的悲剧感受,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从“边庭飘飖那可度”到全诗结束,在对边塞生活的描写中寄托了诗人的深切感受。在这里,诗人既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又表现了他对李广这样的安边将帅的崇拜和渴望;并谴责将帅不体恤兵士,骄奢*逸的恶劣行为。诗人的感情基调很凝重,在褒贬中体现了思索的痛苦。

高适的边塞诗思想内容深刻、风格悲壮,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优秀代表。

岑参与高适都有过军旅生活的经历,都以七言古诗见长,他们的诗都有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奋斗精神的共性。与高适不同的是,他更多地描绘了边塞奇丽多姿的生活。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是岑参边塞诗的基调。如他的名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尤为突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军中送客之情,但它跳出了离愁别恨的俗套,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而是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似乎也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设想奇,比喻中含有广阔而美丽的想象,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帐外那以白雪为背景的鲜红一点,更与雪景相映成趣。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唐代的边塞诗像一部慷慨激昂的交响曲。从形式上看,有五言,有七言,有短制,有长篇;从内容上看,有的抒发慷慨之情,有的铺叙异域之景,有的歌颂将士英勇,有的谴责战争残酷;从风格上看,有的诗风淡远,有的诗风豪放,真可谓是百花齐放。

聆听完这篇篇不朽的诗文,让人触摸到了那颗颗不灭的灵魂,记忆虽是凌*,但那昔日的苍凉,过眼的繁华,总是荡气回肠,感慨万千。

4.求现代的描写战争悲惨的诗歌

战争

灿烂的晨星消失在天边

光明的源泉沉没于无边的混沌与黑暗

宏伟的宫殿在瓦解

一如这世界

广阔的废墟在脚下向四面伸展

遥远的荣耀已掩埋在泥土的下面

荒芜在这片疆土纵马扬威

无畏的战士

却倒伏在战场

美妙的琴声已沉寂

琴弦已断欢乐不再

战争的喧嚣复起

戈矛的铿锵

可怕的撕*和呼号

仍回荡在耳边

英雄何在

世界被**的*戮所覆盖

5.描写古代战争后凄惨场景的句子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杜甫《兵车行》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蒿里行》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曹植《送应氏》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王粲《七哀诗三首》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李白《战城南》

很遗憾就知道这么多了,中国古代保存下来的战争题材诗歌往往重在宣扬战功和表现百姓征战之苦,但是对战后的惨烈境况往往回避,所以我们现在见到的相关作品并不多的。

6.关于战争的诗句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战城南】唐·李白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秦家筑城备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相和歌辞·从军行二首】唐·李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杂曲歌辞·出自蓟北门行】唐·李白虏阵横北荒,胡星曜精芒。

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

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推毂出猛将,连旗登战场。

兵威冲绝漠,*气凌穹苍。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傍。

途冬沙风紧,旌旗飒凋伤。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

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亡。

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杂曲歌辞·白马篇】唐·李白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

弓摧宜山虎,手接泰山猱。酒后竞风彩,三杯弄宝刀。

*人如翦草,剧孟同游遨。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

叱咤万战场,匈奴尽波涛。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

羞入原宪室,荒径隐蓬蒿。【李陵咏】唐·王**家李将军,三代将门子。

结发有奇策,少年成壮士。长驱塞上儿,深入单于垒。

旌旗列相向,箫鼓悲何已。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将令骄虏灭,岂独名王侍。既失大军援,遂婴穹庐耻。

少小蒙汉恩,何堪坐思此。深衷欲有报,投躯未能死。

引领望子卿,非君谁相理。【老将行】唐·王维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中山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傍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吴军。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兵车行】唐·杜甫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阑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是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苦战行】唐·杜甫苦战身死马将军,自云伏波之子孙。

干戈未定失壮士,使我叹恨伤精魂。去年江南讨狂贼,临江把臂难再得。

别时孤云今不飞,时独看云泪横臆。【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唐·杜甫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彩风流犹尚存。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熏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

即今飘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杂曲歌辞·采桑】唐自古多征战,由来尚甲兵。

长驱千里去,一举两蕃平。按剑从沙漠,歌谣满帝京。

寄言天下将,须立武功名。【杂曲歌辞·回纥】唐曾闻瀚海使难通,幽闺**罢裁缝。

缅想边庭征战苦,谁能对镜治愁容。久戍人将老,须臾变作白头翁。

【沙场夜】唐·于濆城上更声发,城下杵声歇。征人烧断蓬,对泣沙中月。

耕牛朝挽甲,战马夜衔铁。士卒浣戎衣,交河水为血。

轻裘两都客,洞房愁宿别。何况远辞家,生死犹未决。

【古征战】唐·于濆高峰凌青冥,深*万丈坑。皇天自山谷,焉得人心平。

齐鲁足兵甲,燕赵多娉婷。仍闻丽水中,日日黄金生。

苟非夷齐心,岂得无战争。

战争残酷的诗句大全

1.关于战争残酷韵诗句大全

关于战争残酷韵诗句大全 1.描写战争残酷的诗句.

诗句: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4、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

5、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8、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10、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君子于役》)

11、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杜甫《石壕吏》)

12、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2.描写“战争**残酷场面”的诗句有哪些

1.《陇西行》陈陶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群黄金台上意,但携玉龙为君死。

2.《雁门太守行》李贺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蒿里行》曹*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4.《观猎》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5.《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3.感慨战争的残酷的诗句有哪些

(一)边塞风光也许我们去过天山,去过玉门关,去过塞外的古战场,也许我们触摸过古代将士们曾经休憩的石头,但是,要想穿越历史的时间隧道,立身在秦时明月下,举手在汉唐北风中,我们不能不翻开记录边塞诗的历史书页。

扑面而来的先是边塞风光的壮阔奇伟。凉州词 [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孤城是戍边将士的所在,下面自然引出对关塞偏远。

戍守艰辛的感慨,就连春风都不肯度过玉门关来到这里。写愁怨而不明言愁怨,只让羌笛之声回荡在前两句诗所营造的壮阔天地之间。

写的虽然是边塞风光,却也同时展示了边塞诗情感的豪迈。同样涉及玉门关的还有另外一首诗:关山月 [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与《凉州词》相似,诗歌的前两联写了明月、天山、云海等壮阔的气象。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与“黄河远上白云间”相似,这两句也是在“云”的衬托下突出另一意象,且这里的“出”字与“黄河远上白云间”中的“上”字异曲同工,都使诗句充满动感和力度。诗的整体结构也与《凉州词》相似,都在后一部分感慨战争的残酷与戍边将士的乡思愁苦。

不同的是,这里的山、月、云、海结合在一起,开阔中增加了一种涌动的气势,下文的“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与“春风不度玉门关”用意也显然不同,而是更突出了浩荡的气魄。如果说王之涣的《凉州词》突出了壮阔,那么王昌龄的《从军行》则更突出了壮阔中的险峻,同时寄予了苍凉的感慨。

从军行(七**一) [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与前几首诗类似,此诗首联同样使用了云、山、孤城、玉门关等意象,便着一“暗”字,着一“遥望”,则全诗笼罩在阴郁、荒凉的气氛中,在连天的阴云遮蔽下,雪山也不再明朗,一座孤城只能遥望着玉门,可即使玉门关也是“春风不度”的偏僻之地啊!遥望中似乎有期盼,期盼的自然是胜利,但胜利似乎还遥遥无期,于是剩下的只能是必胜的信念和艰苦的奋战:“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上面几首诗歌的分析中不难看出,边塞诗往往“情景交融”,渲染或壮阔或苍凉的氛围。

而边塞特有的风光又往往是通过一系列特有的意象凸显的,这些意象包括:边风、边月、边尘、边角、边笛、边雁、边马、边柳、边草、边河、边关……在下面的诗歌中大家可以更明晰地看到这一特征。(二)戎旅生涯边塞风光之外,边塞诗描写较多的自然是军旅生活,而军旅生活的核心自然又是战争。

塞下曲 [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黑云遮月,在这样一个夜晚,战斗开始了,栖息的大雁都被惊飞而去。匈奴的首领单于战败逃走,我方将士骑马追逐,大雪漫天洒落,覆盖了身上的弓箭和战刀。

全诗语言简洁,节奏短促,虽然只写了战胜追逐敌人的一个侧面,而战争的激烈与胜利的喜悦已流露在字里行间。当然,有胜利的骄傲必然有败亡的苦涩,再看下面这首诗。

陇西行 [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战士们奋不顾身地与匈奴兵作战,五千将士倒在胡地的尘土中。陕西北部的无定河边*骨遍野,而他们远方的妻子却依然在梦中与他们相依相伴啊!后两句的苍凉让人难以胜情。

上面两首诗都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描写了战争,再看下面一首诗: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被称为“诗鬼”,他的诗往往使用诡异的意象营造出瑰奇的氛围。这首诗渲染了战斗前夕“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氛围,同时描写了行军场景。

首句是诗人特有的夸张想象,黑云似乎要将城压垮,从而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次句写城内的守军,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金色的甲衣上。

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一声号角,漫天秋色为之震颤,而“塞上胭脂凝夜紫”则纯乎铺写色彩,极力铺写战争的惨烈,晚霞映照在沙场上,那胭脂般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骇人的紫色。

后四句写驰援**的活动。红旗半卷,可能因为夜半行军,有意半卷,为的是出其不意。

也可能因为天太冷,被冻住而半卷,如岑参“风掣红旗冻不翻”。“临易水”三字又带出荆轲刺秦王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苍凉悲壮。

后两句表达了将士们誓死保国的勇气与决心。战争固然惨烈,然而当烽烟暂息的时候,边塞也并非没有安闲与快乐。

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战事消歇,牧马而归,驻守的楼上羌笛响起,月华漫天:“梅花落”本是古代笛子曲名,作者却将其拆开化用,让人联想梅花(笛声)随风飘逸,落满关山。全诗营造了清冷幽美的。

4.关于战争诗句大全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____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____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____杨炯《从军行》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____戚继光《马上作》

*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____屈原《国殇》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____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____岳飞《满江红·写怀》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____杜牧《题乌江亭》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____虞姬《和项王歌》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____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____李颀《古从军行》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____许浑《塞下曲》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____李约《过华清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____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____李益《塞下曲》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____曹松《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____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____杜甫《春望》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____王维《观猎》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____李白《塞下曲六首》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____李商隐《马嵬·其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____杨炯《从军行》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____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____李颀《古从军行》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____李颀《古意》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____李白《从军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韬箭射天狼。____李梦阳《秋望》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卷旗夜劫单于帐,*斫胡儿缺宝刀。____马戴《出塞词》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____严武《军城早秋》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____李白《战城南》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____刘因《观梅有感》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____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____曹*《蒿里行》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流星飞玉弹,宝剑落秋霜。____张玉娘《从军行》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度临洮。____马戴《出塞词》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____陈羽《从军行》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____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____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____屈原《国殇》

前年伐月支,城上没全师。____张籍《没蕃故人》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____李白《塞下曲六首》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有何描写战争**残酷场面的诗句

1.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2.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3.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曹*《蒿里行》

4.*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屈原《国殇》

5.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6.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李颀《古从军行》

7.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8.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9.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其二》

10.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国殇》

6.描写“战争惨烈”的诗句有哪些

1、春望

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e5a48de588b6e79fa5e9819331333366303832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3、雁门太守行

唐代: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4、赤壁

唐代: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古代兵器)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5、从军行

唐代: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译文:烽火照耀京都长安,不平之气油然而生。辞别皇宫,将军手执兵符而去;围敌攻城,精锐骑兵勇猛异常。大雪纷飞,军旗黯然失色;狂风怒吼,夹杂咚咚战鼓。我宁愿做个低级军官为国冲锋陷阵,也胜过当个白面书生只会雕句寻章。

7.描写战争惨烈的诗句

燕歌行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也是唐朝边塞诗中的典范作品。

诗中的前四句,概写了唐朝开元时期东北部不断受敌骚扰以及张守珪立功受赏的情况。它对于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来说,并无重要意义,但它给全诗开辟了一种比较恢宏和开阔的气势,而这正是其时的边塞诗所共有的特色。“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在开放向上的盛唐时期,男儿的赴身边塞,建功立业的豪迈风采。

从“从金伐鼓下榆关”到‘力尽关山未解围’十二句,具体描写了战斗的整个过程。这里有逶迤不断的行军阵容,有萧条凄凉的边塞景色,还有对敌人的猛烈进攻和战士的血洒疆场的细致描摹等等。语气逼真,描写及其生动。富于形象感。特别诗人借“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一句,运用及其鲜明的对比,感情激烈地谴责了边塞将帅的腐朽生活。

“铁衣远戍辛勤久”四句,描写了征人们因长期戍守边防不能回家而产生的苦闷绝望的心情。“**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诗人把征人与**的相互思念,运用类似蒙太奇的手法连接在一起,在形象上给人以强烈的悲剧感受,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从“边庭飘飖那可度”到全诗结束,在对边塞生活的描写中寄托了诗人的深切感受。在这里,诗人既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又表现了他对李广这样的安边将帅的崇拜和渴望;并谴责将帅不体恤兵士,骄奢*逸的恶劣行为。诗人的感情基调很凝重,在褒贬中体现了思索的痛苦。

高适的边塞诗思想内容深刻、风格悲壮,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优秀代表。

岑参与高适都有过军旅生活的经历,都以七言古诗见长,他们的诗都有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奋斗精神的共性。与高适不同的是,他更多地描绘了边塞奇丽多姿的生活。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是岑参边塞诗的基调。如他的名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尤为突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军中送客之情,但它跳出了离愁别恨的俗套,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而是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似乎也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设想奇,比喻中含有广阔而美丽的想象,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帐外那以白雪为背景的鲜红一点,更与雪景相映成趣。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唐代的边塞诗像一部慷慨激昂的交响曲。从形式上看,有五言,有七言,有短制,有长篇;从内容上看,有的抒发慷慨之情,有的铺叙异域之景,有的歌颂将士英勇,有的谴责战争残酷;从风格上看,有的诗风淡远,有的诗风豪放,真可谓是百花齐放。

聆听完这篇篇不朽的诗文,让人触摸到了那颗颗不灭的灵魂,记忆虽是凌*,但那昔日的苍凉,过眼的繁华,总是荡气回肠,感慨万千。